跳到主要內容

[Linux] 用 dd 指令燒錄 usb 開機碟

環境:elementary os
目標:把預燒錄的 iso 檔案燒錄到 usb 隨身碟內,做成開機磁碟。


  1. 用 lsblk 指令看隨身碟掛載在哪個位置。(通常掛載在 /media/... 路徑內,或是用視窗的檔案瀏覽器觀看顯示的 usb 磁碟名稱,再看 /media/ 下哪一個磁碟名稱跟 usb 隨身碟同名)

    lsblk 顯示的畫面會類似:
    sdc          8:32   1   7.1G  0 disk
    └─sdc1   8:33   1   7.1G  0 part /media/<這裡會顯示 usb 路徑及名稱>

  2. 下指令卸載隨身碟:
    umount /media/<usb 路徑及名稱>
    然後再次用 lsblk 檢查是否卸載成功。

  3. 用 sudo 權限下 dd 指令燒錄:
    sudo dd if=<path_of_iso_file>.iso of=/dev/sdc bs=1M

    bs=1M 意思是一次要寫入幾個 byte,官方說明寫著:
    bs=BYTE: read and write up to BYTES bytes at a time (default: 512); overrides ibs and obs.
  4. 燒錄結束時,會顯示類似如下的 report:
    輸入 1419+1 個紀錄
    輸出 1419+1 個紀錄
    1488797696 bytes (1.5 GB, 1.4 GiB) copied, 831.393 s, 1.8 MB/s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[程式競賽] UVa 572, Oil Deposits,Flood Fill 演算法

原題目簡述如下: 以 m x n 大小的 grid 代表一張地圖,現今要在此地圖內探勘,找出油田。某一區塊如果標示 "@" 代表有油,"*" 代表沒有油。 "@" 相鄰的區域的聯集,可視為一個油田。(所謂相鄰,除了上下左右,斜向的相鄰也算進去) 求任意地圖中,油田的個數。 例如輸入的測資為: *    *   *    *  @ *   @  @  *  @ *   @   *   *  @ @ @  @   * @ @ @   *   *  @ 則油田個數為 2。 想法 採用典型的倒水演算法(Flood Fill),走訪 "@" 出現的區域,從此往下倒水,倒過水的區域標上 id,因此透過 id 的編號,可以得知油田的個數。 實作 先實作倒水演算法的子函式: void floodfill(vector<vector<char> >& map,                vector<vector<int>  >& id_table,                int row, int col, int id) {    if(row < 0 || (row >= map.size()) )   return;    if(col < 0 || (col >= map[0].size())) return;    if(map[row][col] != '@' || id_table[row][col] > 0) return;    id_table[row][col] = id;    floodfill(map, id_table, row-1, col-1, id);    floodfill(map, id_table, row-1, col,   id);    floodfill(map, id_table, row-1, col+1, id);    floodfill(map, id_table, row,   col-1, id);    floodfill(map, id_table, row,   col+1,

[Python] print 同時輸出到 file 和 console

在 Python 撰寫程式時,我們會希望螢幕 stdout 輸出可以同時記錄到 log 檔案裡。 但是螢幕輸出可能含有 ASCII escape codes 的顏色資訊,輸出的 log 檔案會有類似 ^[[01;32m 這種字樣出現。 我採用比較簡單的解法: 先將 print 函式輸出的訊息,同時導向到螢幕,同時儲存在指定的 log.txt 檔案中。 再用 sed 指令,將 log.txt 內的 ASCII escape code 清除。 方法如下: import sys class PrintLog(object): def __init__(self): self.console = sys.stdout self.log_file = open("log.txt", "w") def write(self, msg): self.console.write(msg) self.log_file.write(msg) def flush(self): pass def main(): original_stdout = sys.stdout sys.stdout = PrintLog() print " This is a testing message." sys.stdout = original_stdout if(__name__ == "__main__"): main() 也就是將 sys.stdout 指向自定義的 PrintLog class,讓 PrintLog 來處理輸出文字,用完 PrintLog 後再把 sys.stdout 導向回原本的 stdout。 接著使用 sed 指令刪除 log.txt 的 ASCII escape code: sed -i 's/\x1b[^m]*m//g' ./log.txt 上面的正規,\x 後面用來接一個 16 進位 ASCII 編碼,其中 1b 代表的是 ESC 退出鍵。 到此即可獲得沒有顏色編碼的 log.tx

[Python] 單引號,雙引號和三引號

在此解釋各種引號的意義。 雙引號跟單引號,在 Python 中的基本上沒差別,都可以代表字串: "This is a string" 'This is a string' 並且雙引號內可包含單引號,反之,如果用的是單引號,則單引號內可包含雙引號: "We call it 'Dog'...... " 'We call it "Dog"...... ' 三個雙引號,就可以直接輸入有換行的字串: """haha, this is a dog.""" 三個單引號要換行,就要輸入"\": '''haha, \ this is a dog.'''